塘沽眾智廣告公司與中關村科技園合作
點擊數: 次 2020-02-13 22:56
中關村科技園,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被譽為“中國硅谷”。
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它就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1999年8月更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關村已 [1] 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2]
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6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大學科技園2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34家。
地名由來編輯
中關村科技園
中關村科技園
明代起為太監墳場,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這里被叫做“中官墳”。也有一說認為從明朝開始,太監多在此建廟宇和養老的莊園,也因當時人稱太監為“中官”,故稱此地為“中官屯”。中關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解放后選擇這里建中國科學院,覺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中關村”。 [3]
科技園建設編輯
中關村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建設,已經聚集以聯想、百度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衛星應用、生物和健康、節能環保、軌道交通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新材料、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四大潛力產業集群和高端發展的現代服務業,構建了"一區多園"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成為首都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
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8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個;大學科技園2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34家。中關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留學歸國創業人才1.8萬人,累計創辦企業超過6000家,是國內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中關村共有中央"千人計劃"人才874人,占全市近八成。"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368名人才,占全市七成以上。"高聚工程"共有158名高端人才及其團隊入選。成長出以聯想的柳傳志、百度的李彥宏、博奧生物的程京、中星微電子的鄧中翰、科興生物的尹衛東、碧水源的文劍平、神霧熱能的吳道洪等為代表的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新老企業家。2011年3月,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15個中央部門和北京市聯合印發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中關村加快建設人才特區。
中關村每年發生的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截止2014年,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54家,其中境內156家,境外98家,中關村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30804億元。2012年8月,國務院發改委等九部委和北京市聯合發布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意見》中關村將進一步建立并完善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科技金融創新體系,加快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
中關村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取得了大量的關鍵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涌現出漢卡、漢字激光照排、超級計算機、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航天、三峽工程和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中關村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超過50項,承接的"863項目"占全國的四分之一,"973項目"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創制了TD-SCDMA、McWill、閃聯等86項重要國際標準,798項國家、地方和行業標準;中關村技術交易額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80%以上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 [4]
2018年10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將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重點城市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科技園區。按照計劃北京將以“三城一區”(即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制造2025創新引領示范區)為主平臺,以科技園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和科技人文交流等4個方面為重點,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合作網絡。 [5]
基本情況編輯
199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市政府和科學技術部《關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請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
示》,原則同意《請示》中關于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意見和發展規劃,這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強我國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國家中央領導曾先后多次到中關村科技園區視察、指導工作。
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園區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學生約40萬人,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的科研機構213家,其中國家工程中心41個,重點實驗室4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
建設過程編輯
園區格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關村科技園區現已形成一區十六園的發展格局,包括海淀園、豐臺園、昌平園、電
中關村科技園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 [6]
子城科技園、亦莊科技園、德勝園、雍和園、石景山園、通州園、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平谷園、懷柔園、密云園 [7] ,其中海淀園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輻射、孵化和商貿中心,其他六園主要功能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地。
海淀園:位于海淀區,規劃占地面積217平方公里;
豐臺園和昌平園:豐臺園位于南郊的豐臺區,昌平園位于北郊的昌平區,作為高科技產業基地,兩園面積各占地5平方公里;
亦莊科技園:位于北京東南郊京津唐高速公路起點,面積7平方公里;
電子城科技園:位于首都東北郊酒仙橋,面積10.5平方公里;
德勝科技園: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規劃區面積約6平方公里;
雍和園:坐落在北京市朝陽區,面積約4.2平方公里;
七個科技園共同構成了沿京城四環路布局的頗具特色和充滿活力的高科技產業帶。
七園內有各類高新技術企業萬余家,其中有聯想、方正等國內知名的公司,還有諾基亞、惠普、IBM、微軟為代表的1600余家外資企業,跨國公司在園區設立的分支機構已達到112家,其中包括研發機構41家。
中關村科技園
中關村科技園(4張)
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致力于園區的基礎建設,在硬件建設環境方面,加大規劃和投資力度,在中心區通過多元化投融資方式,加速建設了中關村科技商務中心區,中科院科學城、北大科技園和清華科技園。在發展區重點規劃建設了中關村軟件園、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大生物城、上地信息產業基地、永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多個專業化產業基地。為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提供產業化空間。
園區內還有風景如畫的頤和園、圓明園、香山等歷史名勝和自然風景區非常適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取得成果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關村科技園區經濟發展始終保持30%的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
增長速度。2004年,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600億元,同比增長25%;上繳稅金133億元,同比增長11%;生產總值760億元,同比增長25%,相當于當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8%,成為北京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源,涌現出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企業。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000家,新誕生高新技術企業4268家,一批符合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的形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近幾年來,園區吸引了一大批以留學人員為主體的國際化人才和創業團隊,一批高端科技項目和成果出自留學人員企業。留學人員創業企業累計達到2500多家,從業留學人員近6000人。
中關村科技園區內的各類孵化器已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搖籃。園區內擁有中關村國際孵化器、豐臺科技創業中心(設有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IBI)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清華科技園等各類孵化器39家。
中關村科技園區十分重視發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充分利用國際各類資本發展高科技產業。到2004年底,園區擁有三資企業1600多家,約占企業總量的11.4%。
塘沽眾智廣告公司承擔部分廣告制作業務。






